歡迎進入中共西藏自治區委員會黨校!
生態文明
生態文明理念在西藏的生動實踐
發布者:史云峰 發布日期:2013-08-17 58374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布局是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并提出“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這意味著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地位更加重要、更加明確。自治區黨委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緊密結合西藏實際,提出了建設“美麗西藏”的戰略部署,這既是西藏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標志,也是實現西藏跨越式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

一、堅守生態文明和生態發展理念

位于青藏高原的西藏,地勢高峻,地理特殊,野生動植物資源、水資源和礦產資源豐富,素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極”之稱。這里不僅是南亞、東南亞地區的“江河源”和“生態源”,還是中國乃至東半球氣候的“啟動器”和“調節區”。同時,西藏生態環境又比較脆弱,因此保護自然資源的再生能力,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實現生態系統良性循環,確保自然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及良好的調節能力,確保生態安全和經濟、社會、生態的和諧統一、協調發展,是西藏現代化發展的重要內容和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選擇。

和平解放60多年來,黨和國家一直高度重視西藏生態環境的保護與建設。從和平解放之初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政務院西藏工作隊”對西藏生態環境進行考察和評價,到1998年和2000年制定的《全國生態環境建設規劃》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綱要》將青藏高原凍融區列為全國八大生態建設區之一;從2009年國務院通過《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規劃(2008-2030年)》到2010年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談會提出將西藏打造成重要的國家生態安全屏障,都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對西藏的生態地位和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視。“十一五”期間,西藏用于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的資金超過100億元?!段鞑厣鷳B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規劃》計劃投資155億元,實施3大類10項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工程,到2030年基本建成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以此為標志,西藏的生態環境與保護工作步入了統一規劃、整體推進、保護與建設并重的新階段。截至目前,已落實資金40.47億元,3大類10項工程全面實施。

西藏堅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和生態發展的理念,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事業隨著現代化的進程不斷發展,很好地保護了“世界屋脊”的這片碧水藍天。2001年中央召開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后,加大了對西藏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的投資力度。西藏從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出發,明確把發展旅游、綠色農業等作為推動地區經濟增長的支柱產業。黨的十七大以后,根據黨中央關于西藏要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西藏特點的發展路子的指示,以及多年來關于西藏要保護好碧水藍天、保護好生態,承擔起祖國生態屏障重任的一系列指示精神,特別是中央在十七大報告中提出的生態文明的重要理論,2009年3月自治區黨委慎重決定,提出了建設“生態西藏”的目標,與此前的目標任務一起形成了“小康西藏、平安西藏、和諧西藏、生態西藏”的目標任務。

建設生態西藏,是生態文明和生態發展理念在西藏現代化建設中的體現。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社會主義新西藏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充分體現了自治區黨委、政府對人類文明發展最新成果的深刻認識和理論自覺,這既是堅定貫徹黨中央關于西藏工作一系列指示精神的表現,也是西藏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際的現實需要。為此,我們要以構建西藏高原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為核心,在未來20年內,著力打造生態安全保障、資源可持續利用、生態經濟、環境質量保障、人居環境、生態文化、能力保障七大體系,把西藏建設成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2012年12月9日,中共西藏自治區第八屆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提出堅定不移加強生態保護,著力建設美麗西藏,這是生態西藏目標更有人文情懷和美學意味的現實體現。2013年1月召開的西藏自治區十屆人大一次會議提出,未來5年,西藏將繼續加大生態西藏建設力度,積極倡導生態文明,著力構建生態安全屏障,力爭把西藏建成生態環境優美、生態經濟發達、生態家園舒適、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強區。

圖片說明:西藏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保護實現完美結合。

二、用綠色效益推動生態保護

藍天,雪山,陽光,碧水……西藏被譽為世界上最后一片“凈土”,是無數人心目中的“香格里拉”。而作為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的核心之一,西藏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一直備受關注。2011年5月23日,在首都各界紀念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座談會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發表講話時指出:“雪域高原的碧水藍天得到很好保護。”

西藏堅持引導農牧民改變傳統畜牧方式,用綠色產業推動綠色保護,用綠色效益推動生態保護。西藏自治區環境保護廳資料表明,自2005年安多實施草場承包經營責任制和退牧還草工程試點項目后,當地草場植被覆蓋度平均提高了18.21個百分點,植被高度由項目實施前的5.72厘米提高到7.64厘米。西藏那曲地區安多縣牧民驚喜地發現,近年來自家牧場里的草變得茂密了,踩上去軟綿綿的,竟然能沒過腳背。在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高寒缺氧、常年刮著大風的藏北高原,植物每長高一毫米都很困難,而讓大面積的草場平均長高近2厘米,必須付出艱巨的努力。環保專家解釋,之所以能取得這個看似細微實則巨大的成績,關鍵在于退牧還草工程把大量牧草從牛羊嘴里保護下來,使之得以休養生息。自2004年啟動退牧還草工程以來,西藏投入15億元實施退牧還草,面積達5911萬畝。

當藏北高原的牧民驚奇地發現自家草場的植被正在“長高”的時候,雅魯藏布江流域的山南和日喀則民眾,已經感覺到風沙天越來越少了。幾十年前,山南、日喀則被認為是西藏風沙最大的兩個地方。山南民間有這樣的諺語:“澤當風沙之地,幸虧不是我家;我等不住此地,可憐當地人們。”經過多年的植樹造林,如今在這兩個地區建成了長達上百公里的沿雅魯藏布江和年楚河防護林體系,有效保護了西藏人口最為稠密的河谷上百萬畝農田和草場,風沙肆虐的天氣明顯得到遏制。數據顯示,和30年前相比,拉薩市和山南地區的大風風沙天氣年均減少32天,日喀則地區大風風沙天氣年均減少34天。

退牧還草、植樹造林和防沙治沙工程,僅是西藏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工作的部分內容。通過多種有效的保護和建設措施的實施,西藏目前依然是世界上環境質量最好的地區之一。調查顯示,目前西藏的水、氣、聲、土壤、輻射和生態環境質量一直保持在良好狀態。大部分森林、江河、湖泊、草場、濕地、冰川、雪山和野生動植物等都得到較好保護。大多數湖泊仍處于原生狀態,未遭受人類影響。同時,西藏自然保護區的面積已經達到41.26萬平方公里,占到全區國土面積的34.3%,已建立47個自然保護區。

西藏自治區林業局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西藏80%以上的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集中棲息地、156萬公頃的原始森林、150萬公頃的重要濕地得到有效保護,90%以上的自然濕地及其生態系統基本保持著原生狀態。2009年公布的全國第七次森林資源連續清查結果顯示,西藏森林面積1462.65萬公頃,居全國第5位;活立木總蓄積22.73億立方米,居全國第1位;森林覆蓋率11.91%。與2005年公布的第六次森林資源連續清查結果相比,森林面積增加73.04萬公頃,森林覆蓋率提高0.6個百分點。

生態保護帶來綠色效益,綠色效益推動綠色產業,三者實現了良性循環。2012年西藏接待國內外旅客1058.4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126.47億元,分別增長21.7%和30.3%,旅游接待人次突破千萬大關、旅游總收入突破百億元大關,旅游業得到迅猛發展。今后五年,西藏旅游開發將與生態環保有機結合,實現旅游產業與資源、環境相適應的可持續發展,努力建成世界一流高原生態與藏文化特色旅游目的地,到2017年末爭取年接待游客達到2000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200億元。

圖片說明:由于生態環境良好,西藏很多地方已經成為多種候鳥的棲息地。

三、體制創新和公眾參與的雙輪驅動

1965年9月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正式成立以后,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伴隨著人民民主政權各方面工作的開展納入議事日程,得到體制和組織上的保證。1975年西藏自治區環境保護領導小組和辦公室成立,1983年正式成立自治區城鄉建設環境保護廳,此后,組織機構和管理體制不斷完善,西藏的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逐步走上良性發展軌道。改革開放后,西藏的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事業在法制化的軌道上不斷得到發展。自治區人大和政府頒布實施的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類地方性法規、規范性文件、部門規章30余件,形成了比較系統的地方性環境保護法規體系。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給西藏的環境保護工作帶來一定的壓力。西藏嚴格遵循“保護中開發,開發中保護”的原則,通過規范開發建設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強化建設項目環境管理、加大礦產資源勘查與開發環境監管力度,全面禁止開采砂金礦和砂鐵礦資源,扎實推進污染減排,加大對水能、礦產、旅游等重點資源開發、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環境執法監管力度,西藏的環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即使是在國家重點工程——青藏鐵路建設中,生態環保理念始終貫穿其中。在青藏鐵路的建設過程中,為有效保護生態環境,在全國首次實行全線環保監管制度,用于環保工程的投資占到青藏鐵路總投資的4.7%,這在中國鐵路建設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在線路選擇上,青藏鐵路盡量避開野生動物棲息、活動的重點區域,通過修建涵洞、隧道、橋梁等措施,最大程度地保證鐵路沿線野生動物的正?;顒?。

建立健全生態效益補償長效機制,逐步建立全面的生態補償政策,形成了保護西藏脆弱生態環境和鞏固屏障構建成果的長效機制。五年來,西藏在全國率先啟動并全面推行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建立了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制度,使全區1.5億多畝公益林全部納入補償范圍,水生態補償試點啟動;在全國率先啟動生態功能保護區建設,實施6個國家級保護區規范化建設,新建8個自治區級濕地保護區;天然林保護二期工程順利啟動,植樹造林390萬畝,封山育林767萬畝。2012年,自治區完成了西藏生態環境十年變化遙感調查與評估的野外調查工作,將全面評估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項目成效,全面掌握過去十年西藏生態環境變化的特點和規律。

生態西藏建設與農牧區生產生活條件改善、農牧民增收實現有機結合,努力實現大工程帶動大發展、大項目帶動大發展,鼓勵農牧民參與西藏生態安全屏障建設工作,形成全民參與生態安全屏障的良好氛圍,富民成效明顯。五年來,全區生態補償年均達35億元,200萬農牧民受益;農牧民通過參與重點公益林管護和林業工程建設,增加現金收入約21.2億元,常年參與森林管護的農牧民近8.4萬人,人均年收入5400元。西藏林業規劃到2015年,啟動實施西藏核桃、木本糧油等基地建設、特色經濟林產業等一批新的林業工程,新增人工林26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到12.11%以上,森林蓄積量達22.75億立方米,國家保護的重點公益林面積達1057.2萬公頃,林業系統年總產值達20億元以上,年均為農牧民增收10億元以上。

六十多年來,在黨中央的重視和全國人民的支持下,西藏各族人民經過努力奮斗,不僅使西藏的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且在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如今的西藏,不僅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文化繁榮、人民安居樂業,而且山川秀美、河流清澈,動物多樣、植物繁茂,成為名副其實的“香格里拉”。 2013年是我區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深入實施“十二五”規劃承前啟后的關鍵之年,自治區政府即將出臺《關于建設美麗西藏的意見》。我們必須以構建西藏高原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為核心,著力推進“美麗西藏”建設,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積極改善生態環境,大力發展生態經濟,積極培育生態文化,維護重要生態功能,保障國家生態安全,實現西藏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發表于《新西藏》2013年第4期)

(網絡編輯:旦增朗達)

欧美一区二区视频高清专区_97色伦97色伦国产_男人和女人做爽爽免费视频_乱子伦在线观看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