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進入中共西藏自治區委員會黨校!
生態文明
對構建西藏生態安全屏障的幾點思考
發布者:王娜 發布日期:2015-07-14 68295

摘要: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將西藏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提到更高的戰略地位,明確提出西藏是國家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 要加快實施 《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規劃》,這是繼青海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與建設工程之后, 國家在青藏高原地區實施的又一項重點生態保護工程。 青藏高原的生態價值遠遠高于經濟價值, 愛惜西藏的山山水水、 一草一木,永葆高原碧水藍天,牢筑西藏生態安全屏障意義深遠。

關鍵詞:西藏高原;生態安全屏障;保護;建設

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談會明確了西藏是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的戰略定位, 提出了確保西藏生態環境良好的戰略目標, 是西藏環保發展史上的重大里程碑。 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項目的實施表明, 西藏生態環境保護已由地方戰略上升為國家戰略, 體現了我國對青藏高原生態環境的高度重視。 青藏高原的生態價值遠遠高于經濟價值, 牢筑西藏生態安全屏障意義深遠。

一、西藏生態安全屏障的提出

西藏的生態保護一直受到高度重視,但如何從大的框架下統一規劃、綜合協調是問題的難點。 2005年由環保部門牽頭,請中科院原副院長、院士孫鴻烈擔任咨詢組組長,成立了領導小組和專家咨詢組,論證西藏生態安全屏障重要性,得出西藏的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不僅關系到西藏本身的生態安全、經濟發展與和諧社會的構建, 而且事關國家生態安全的結論。

2009年2月18日, 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 《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規劃(2008-2030年)》。 提出用近5個五年規劃,投資155億元,實施10項生態保護與建設工程 ,基本建成西藏生態安全屏障。 截至目前,共到位資金17.8億多元,保護與建設項目計劃在2030年基本完成。 這是繼青海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與建設工程之后, 國家在青藏高原地區實施的又一項重點生態保護工程。

近年來, 不少學者對生態安全屏障的概念、科學內涵進行了探討,“屏”, 遮擋,“障”, 阻隔,“世界屋脊”的地形屏障作用,主要表現為對物流和能流等的阻擋、阻滯與分流,對環境起重要的調節作用,進而對高原及周邊地區生態環境安全帶來重要影響。一般來說生態系統是復合生態系統,既包括自然生態系統,也包含半自然和人工生態系統,通過對自然生態系統的保護和人工生態系統的建設,在空間上形成多層次的結構和有序化的格局,并對相鄰環境乃至更大尺度環境的安全起到保障作用,具有這種功能的生態屏障是一種安全的屏障,稱之為生態安全屏障。

二、西藏生態安全屏障的獨特地位

(一)西藏是我國與東亞氣候系統穩定的重要屏障

牧場生態學家和農業發展專家丹尼爾·J·米勒在題為《今天的西藏何以如此舉足輕重》一文中認為,青藏高原擁有廣袤的高山草地,它的植物和土壤能夠儲存二氧化碳, 因此是重要的碳庫。儲存在草地生態系統的碳對當地乃至全球的碳循環都至關重要, 甚至有可能改變全球碳循環,進而影響氣候。 青藏高原是東半球氣候的啟動區,是我國乃至世界重要的氣候調節器。 青藏高原使西風環流分為南北兩支,北支環流加強了我國西北乃至蒙古地區干旱化程度,南支環流把印度洋暖濕氣流帶入我國東部地區,形成太平洋季風和印度洋季風并存的局面, 使我國東部形成濕潤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區, 這樣就有了我國西北干旱、東部濕潤、青藏高原寒冷三大自然區的地理環境格局。 可以說,沒有青藏高原,就沒有江南水鄉,避免西藏高原成為沙源地,也就避免了我國東部與東亞地區出現類似同緯度北非、中東地區的沙漠地帶。西藏也是我國東部夏季洪澇對流云系統的重要源地之一, 作為南北熱量和水汽交換的巨大屏障, 對來自低緯海洋的遠距離水汽輸送具有“轉運站”作用,直接影響到長江流域季風梅雨的發生與過程, 影響我國旱澇分布和生態環境的演變。 隨著對地球的深入研究,人們認為西藏高原和南北兩極一樣,都是地球上最特殊、對全球變化影響最大、反應最敏感的地區。氣候變化是不可逆轉的,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保護好西藏高原的生態環境,是我國和全世界人民的共同需要。

(二)西藏是重要的江河源區

西藏是我國河流最多的省區之一, 長江、黃河等大江大河以及南亞的許多著名河流都發源于此,素有“江河源”之稱,其核心部分,即青海三江源地區歷來被稱為 “中華水塔”、“亞洲水塔”。 黃河、長江、瀾滄江、怒江、雅魯藏布江和印度兩大河流:恒河和印度河,都是在這片土地上發跡的, 可以說這里是中國長河之源,是炎黃子孫的母體。 西藏也是我國湖泊、沼澤分布最集中的區域之一和世界上山地冰川最發育的地區。 由于地處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交界地帶,造成這里湖泊眾多且多為咸水湖和內陸湖,湖泊總面積2.5萬km2,約占全國湖泊面積的30%,各類濕地面積600萬公頃,約占西藏國土面積的4.9%,居全國之首;冰川面積2.86萬km2, 冰川年融水徑流約占全國冰川融水徑流的53.6%, 永久性凍土和季節性凍土面積分別占全國的52.6%和38.5%。 冰川發育,湖泊眾多,濕地面積大,孕育了許多重要江河,是我國最為重要的生態源區和水資源富集區,對眾多亞洲重要江河的水源涵養和水文調節具有重要作用。 在我國水資源問題日益嚴峻的情況下,西藏的水資源與水安全對保障水資源的持續利用具有重大意義。

(三)西藏是重要的生物物種基因庫

西藏具有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生物多樣性,是保障地球生物多樣的重要基因庫。 西藏地域遼闊,生態類型復雜多樣,擁有除海洋生態系統外的幾乎所有陸地生態系統類型,擁有世界上北半球緯度最高的熱帶雨林、 季雨林生態系統、典型中國-喜馬拉雅區系特征的山地森林生態系統和西藏所特有的高寒干旱荒漠、高寒半干旱草原和高寒半濕潤高山草甸等類型。 西藏獨特的生態系統類型孕育了豐富的生物群落,集中分布了許多珍稀野生動植物,其中,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25種、野生植物39種,是世界山地生物物種最主要的分化與形成中心,是全球25個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之一, 有高寒生物自然種質庫之稱,在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四)西藏是重要的戰略資源儲備基地

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談會提出了要把西藏建成國家 “重要的戰略資源儲備基地”,“合理有序地開發礦產資源”及在藏東、藏中、藏西、藏西北建成有色金屬、鉻鐵礦、鹽湖的開發與儲備基地。 特殊的地質構造使西藏具有豐富的礦產資源,目前已發現礦床、礦點及礦化點3000余處,涉及礦種102種, 已探明儲量的礦產中居全國前五位的礦產有12種、居前十位的有18種,礦產資源的潛在價值在萬億元以上。 主要礦種有黑色金屬、有色金屬、稀有金屬、微稀金屬、冶金輔助原材料、化工原料礦、建材及其他非金屬礦、寶石礦、能源礦等。 鉻鐵礦儲量居全國之首,質量上乘,品位高達50%;銅礦儲量有11.57億噸,位居全國第二, 藏東玉龍大型斑巖銅礦儲量高達600多萬噸,屬世界罕見;“金屬新貴”鋰礦在西藏潛在儲量居世界前列,從而成為我國鋰礦資源的重要基地。

除了以上這些非常突出的資源優勢外,西藏還擁有森林資源、天然藥材資源等,這些資源在全國范圍內不同程度地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

三、西藏的生態安全現狀

西藏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自然條件決定了生態環境的脆弱性,資源的恢復與更新速度緩慢。 1961-2007年,西藏地區年平均氣溫每10年以0.32℃的速率上升, 明顯高于全國和全球的增溫率。 在藏北藏西北干旱、半干旱區,氣溫升高帶來蒸發量和干旱災害發生機率增大,生態系統不穩定性增強。 隨著氣溫升高,西藏大部分地區呈現暖干化趨勢,生態環境退化、冰川退縮、高原凍土下界上升、凍融消融等問題加劇,進而誘發草地退化和土地荒漠化。

(一)生態環境整體脆弱

西藏高原生態環境具有整體脆弱的特點,主要表現為生態系統對外力作用的不穩定性和敏感性。在相同外力作用下,西藏高原生態系統變異及由此出現各種生態環境問題的概率更高,造成的危害及潛在損失更嚴重。有研究表明,如果把西藏高原生態環境脆弱度分為五個等級,中度及以上脆弱的區域面積達1.03×106km2,占西藏國土面積的86.1%,這其中又有超過六成的面積為極度脆弱和高度脆弱區, 主要分布于羌塘高原和藏東及藏東南高山峽谷區。 根據人類活動干擾度的研究, 西藏高原的人類干擾總體處于較低狀態, 而全球變化對高原生態環境已經造成重大影響。

(二)草地退化明顯和土地沙化加劇

受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西藏天然草地沙化退化形勢十分嚴峻,全區95%的可利用草地不同程度有所退化, 退化草地面積達6.4億多畝, 尤其是那曲藏北草原退化趨勢更為嚴重,退化草地面積已達2.05億畝, 約占當地草地總面積的49%。 草地防風固沙、水源涵養等服務功能減弱, 導致災害性天氣和雪災頻率加快,年均8級以上大風日數達30天以上; 藏北地區近10年來平均氣溫增高0.4℃,平均降水量減少41.6毫米。

在強盛風力和氣候干旱的共同作用下,風蝕作用加劇,土地沙化加劇。據第三次全國荒漠化和沙化監測結果顯示, 我區沙化土地面積2170萬公頃,列全國第三位,占全區國土面積的18%,并且以每年0.18%的速度擴張,沙化土地年均增長3.96萬公頃, 每年土地沙化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約為8.6億元。 土地沙化不僅造成農田質量下降, 農作物減產, 而且造成人居環境惡化,在春季多風季節,大風時常造成飛機航班不正常,來自民航西藏區局的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3月1日至4月29日,因天氣原因導致32個航班不能正常直降。

(三)水土流失嚴重和地質災害頻繁

西藏屬高寒草甸和草原區, 水土保持能力差,全球氣候變暖使凍土消融加快,易加劇水土流失。西藏的土壤侵蝕主要包括水力侵蝕、風力侵蝕和凍融侵蝕三種類型。 水蝕區主要集中于藏東的“三江”流域、雅魯藏布江流域中游等降水較多的濕潤、半濕潤地區;風蝕區主要集中在阿里地區、 那曲地區的中西部及加查以西的雅魯藏布江河谷區; 凍融侵蝕主要分布在降水較多、土壤水分含量較高的高海拔地區。隨著人口增加和對自然資源開發利用力度的加大,草原過度放牧、陡坡開墾逐年增多,新增水土流失越來越嚴重,人為造成的水土流失逐漸加劇。

西藏也是我國地質災害最嚴重的地區之一,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了極大危害,每年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億元以上。西藏地質構造復雜且具有干濕季分明、 降雨集中等氣候特點,導致地質災害類型多、分布廣、暴發頻率高、規模大、危害嚴重。 全區地質災害易發區面積達40多萬km2,災害點多達5000-7000處。 主要地質災害類型有泥石流、崩塌、滑坡、凍脹融沉、碎石流和冰湖潰決等。 統計顯示,1993-2005年,西藏共發生地質災害1604起, 傷亡274人, 直接經濟損失6.69億元,制約了西藏經濟社會的正常發展。

四、西藏生態安全屏障規劃布局

通過綜合考慮西藏生態系統分異規律,根據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與經濟社會發展相一致、流域單元相對完整性原則, 將西藏劃分為3個生態安全屏障區和10個亞區。

(一)藏北高原和藏西山地:草甸-草原-荒漠生態系統安全屏障區

Ⅰ區以草甸-草原-荒漠生態系統為主體,包括藏北高原湖盆區、藏西阿里高原山地區及雅魯藏布江江源區, 生態敏感性和脆弱性程度極高,絕大部分地區為無人區,是保護高寒特有野生動植物種和防止土地沙化的重要屏障區。該區可劃分為三個亞區:Ⅱ1亞區:羌塘高原北部、昆侖山南翼及通天河上游高寒特有生物多樣性保護亞區。該亞區位于羌塘高原北部、昆侖山脈南側,地勢開闊和緩,氣候極端寒冷干燥,大風頻繁,主要生態系統類型為高寒荒漠和高寒荒漠草原,生態系統結構簡單,植物組成單一,主要治理措施是保護高寒荒漠和荒漠草原生物多樣性,特別是珍稀特有動植物種;Ⅰ2亞區:羌塘高原南部及藏西山地土地沙漠化控制與牧業適度發展亞區。該亞區地處羌塘高原南部,區內既有地勢平緩的高原丘陵湖盆, 又有高海拔的岡底斯山和喜馬拉雅山,氣候寒冷干燥,生態系統類型以高寒草原生態系統為主,其次為溫性荒漠、溫性荒漠草原和高寒荒漠草原等,生態系統類型簡單、植物種類少,自然狀態下的草地植被覆蓋度較低,主要治理措施是加強高寒和溫性脆弱草原生態系統的保護;Ⅰ3亞區: 那曲地區東部及當曲流域水源涵養亞區。該亞區地處羌塘高原東部的怒江源頭區及藏北內外流分水嶺的部分地區,地勢開闊平緩,屬于寒冷半濕潤氣候, 主要生態系統類型為高寒草甸和高寒草甸草原, 草地植被組成較高寒草原類復雜, 主要治理措施是保護怒江源區水源涵養功能和發展草原畜牧業。

(二)藏南及喜馬拉雅中段:灌叢-草地生態系統安全屏障區

Ⅱ區以灌叢-草原生態系統為主體,該區由岡底斯山脈(中東段)、喜馬拉雅山脈(中段)和“一江兩河”三大地貌單元組成。 “一江兩河”地區河谷平原面積大、 分布廣, 水熱組合條件較好,具有發展河谷農牧業和特色經濟有利條件,重點開發建設拉薩、日喀則、澤當三個城市,同時該區緊鄰邊境, 邊境口岸城鎮和鄉村是重點開發區。 Ⅱ區可分為三個亞區:Ⅱ1亞區:雅魯藏布江中游寬谷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控制及經濟重點發展亞區。該亞區屬溫暖半干旱氣候區,河谷地帶平地面積大,河漫灘發育,區內生態系統以溫性灌叢草原為主, 草地生產力和生物量較高, 主要治理措施是加強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綜合治理;Ⅱ2亞區:中喜馬拉雅山脈北側山原寬谷盆地土地沙化控制與農牧業適度發展亞區。 該亞區地處中喜馬拉雅山脈北側的山原地帶, 發育了以高寒草原生態系統為主的多種高山生態系統類型,生態系統結構簡單,植物種類組成單一, 主要治理措施是控制土地沙化和保護水源涵養功能;Ⅱ3亞區:中喜馬拉雅山南坡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旅游業發展亞區。 該亞區地處中喜馬拉雅山脈南坡, 受印度洋暖濕氣流影響, 發育了以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為基帶的多層次山地森林生態系統類型及高山草甸生態系統,主要治理措施是保護生物多樣性。

(三)藏東和藏東南:森林生態系統安全屏障區

Ⅲ區以森林生態系統為主體, 地處藏東和藏東南部高山深谷區,森林生態系統類型多樣,分布面積大, 是該區最具優勢和特色的生態系統類型。區內水系發育,金沙江、瀾滄江、怒江和雅魯藏布江及其支流水量豐富,季節變異較小,是我國水力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 河谷區人口稠密,具有發展農林業和旅游業的有利條件,其中重點開發建設林芝、昌都兩個地級城市,但資源開發帶來的水土流失和山地災害問題嚴重,所以該區主要治理措施是加強水源涵養,保護生物多樣性,適度發展特色經濟。 Ⅲ區可劃分為四個亞區。Ⅲ1亞區:昌都北部河流上游水源涵養與牧業發展亞區。 該亞區位于昌都地區的北部,緊連青海,區內氣候較溫暖濕潤,屬高原溫帶半濕潤氣候類型,主要治理措施是水源涵養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發展特色畜牧業;Ⅲ2亞區:昌都南部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旅游業發展亞區。 該亞區位于昌都地區南部,金沙江、瀾滄江和怒江南北向貫穿全境,屬高原溫帶半濕潤氣候,主要生態系統類型為以云、 冷為主體的亞高山暗針葉林,此外有較大面積的硬葉闊葉林和云南松林,主要治理措施是保護生物多樣性,加強水源涵養;Ⅲ3亞區:雅魯藏布江下游生物多樣性保護與谷地農林業、旅游業發展亞區。 該亞區地處念青唐古拉山脈與喜馬拉雅山脈之間, 森林生態系統廣為分布,來自雅魯藏布江大拐彎處的孟加拉灣水汽經念青唐古拉山阻擋,形成降水豐富、生態系統類型多樣和海洋性冰川廣為發育的鮮明特點,其中帕隆藏布流域是我國最大季風海洋性冰川分布區,主要治理措施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發展特色農林業;Ⅲ4亞區:喜馬拉雅山東段南翼生物多樣性保護與谷地農林業發展亞區。 該亞區地處喜馬拉雅山脈東段南翼,受孟加拉水汽影響大,降水非常豐富,區內氣候水平與垂直變化明顯,從南往北依次出現熱帶、亞熱帶、溫帶、寒帶和高山冰雪帶,生態系統類型多樣,生物多樣性極為豐富,主要治理措施是保護生物多樣性。

參考文獻:

[1]南文淵等.青藏高原藏區可持續發展目標研究[J].柴達木開發研究,2001(3).

[2]孫鴻烈等.青藏高原形成演化與發展[M].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1998.

[3]孫忠等.西部大開發與民族地區可持續發展[M].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2002.

[4]楊松.西藏的生態環境與可持續發展戰略[J].中國藏學,2004(3).

[5]鐘祥浩等.西藏高原國家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J].山地學報,2006(2).

[6]鐘祥浩等.西藏高原生態安全研究[J].山地學報,2010(1).

[7] 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規劃(2008~2030年).發改辦農經[2009]446號文附件,2009.2

欧美一区二区视频高清专区_97色伦97色伦国产_男人和女人做爽爽免费视频_乱子伦在线观看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