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進入中共西藏自治區委員會黨校!
黨校教育
阿里地區黨校的發展歷程和基本經驗
發布日期:2015-10-19 61762

 一、阿里地區黨校的發展狀況和歷史變遷

(一)西藏自治區成立前后阿里干部教育事業發展狀況(1961年-1970年)

1961年4月,西藏民主改革基本完成,全區工作重心轉向社會主義建設。9月中央發出了《關于輪訓干部的決定》。阿里分工委按照文件有關要求于當年10月成立了干部訓練班,并舉辦了首期培訓。來自分工委、專署機關和普蘭、日土、噶爾、札達、革吉五縣的7名漢族干部和26名藏族干部參加了培訓。當時,阿里干部訓練班屬于臨時性機構,主要負責不定期地開展干部培訓工作。所以,訓練班沒有固定的教師、管理人員和校舍。在需要開展培訓工作時,由分工委負責臨時從各單位抽調教師、管理人員,并安排所需場地。

根據形勢的需要,1963年10月10日阿里在干部訓練班的基礎上,成立了阿里專署干部學校。當時的校園位于噶爾縣昆莎區,全校共有5名工作人員,其中校長1人,專職教師2人,會計1人,炊事員1人。同年底,按照西藏工委組織部要求,阿里專署干部學校納入黨委系統,并更名為阿里專區干部學校。1963年,阿里舉辦了赤腳醫生、獸醫和小學教員三個為期一個月的培訓班,赤腳醫生、獸醫培訓的主要內容為相關專業知識,小學教師培訓的內容為文化知識。

1965年,阿里專區及其所屬機構從噶爾縣昆莎區搬遷到獅泉河,專區干部學校也隨同搬遷到獅泉河。當時專區干部學校位于今天阿里地區農行院內,校園占地3600多平方米,建筑面積600平方米,有教室兩間。1965年,學校舉辦了供銷、信用和互助組記工員培訓,對17名青年干部進行了數學、珠算知識培訓。

1969年,根據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對西藏阿里地區工作的指示》,從1970年1月1日起,新疆自治區正式接管阿里地區的黨政軍領導工作。

(二)新疆自治區管轄期間阿里干部教育事業發展狀況(1970年-1980年)

1970年,受文化大革命影響,阿里專區干部學校更名為阿里地區革命委員會干部學校。文化大革命期間,阿里地區革委會干部學校的干部培訓工作受當時社會環境的影響,干部學校被群眾奪權,工作處于癱瘓停頓的狀態,沒有開展干部培訓工作。

1976年,文化大革命結束后,根據新疆區黨委的指示,原阿里地區革命委員會干部學校改名為中共阿里地區委員會黨校。1976年至1980年的五年中,阿里地委黨校一方面按照中央指示精神,認真開展撥亂反正,一方面逐步恢復教學秩序。受阿里自然環境的影響,當時干部培訓工作全部集中在夏天進行,培訓內容以政治基礎和文化知識為主。

(三)終歸西藏自治區管轄后阿里干部教育事業發展狀況(1980年至今)

1980年,由于不顧客觀實際和工作需要,大批的干部內調。這次干部內調也使阿里地委黨校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副校長當年內調3人,教師內調2人,這既影響了黨校干部培訓工作的正常開展,也對黨校的干部隊伍建設造成了困難。

1984年4月,阿里地區行署在噶爾縣加木鄉建成了阿里地區職工學校,職工學校由地區計委主管。1986年11月,根據阿里地委行署的安排,中共阿里地委黨校從獅泉河鎮搬遷到噶爾縣加木鄉,并合并了職工學校,也承擔了職工學校的職能,擴大了辦學規模。校園占地總面積15萬平方米,校舍占地面積2400平方米,學院容納量60人。黨校為中專體制,實行校黨委書記負責制,人員核定編制23人,內設教務科和總務科。教務科下設理論教研室、文化教研室各一個。

1994年,根據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精神,以及《關于新形勢下加強黨校工作的意見》、《中國共產黨黨校工作暫行條例》要求。阿里地區的干部培訓工作逐步走向正規化、制度化。1996年10月中共阿里地委黨校從加木鄉搬遷到地委行署所在地獅泉河鎮。新校占地總面積4萬多平方米,建筑總面積3334平方米。同時黨校本著“一套人馬,兩塊牌子”的原則,成立了阿里地區行政學校,對公務員進行業務培訓和文化進修,進一步擴大了辦學規模。搬遷后的黨校,人員核定編制30人,其中校長領導職數3人,內設辦公室、教務科、總務科三個科室。教務科下設理論教研室、文化教研室和社會教育研究室各一個。當時有專兼職教員14人,其中中級職稱5人。主要開展理論培訓、文化補習、公務員培訓及臨時各類班次,同時承擔本地區所轄七縣流動黨校的培訓任務。

從1996年開始,因工作需要,中共阿里地委黨校各科室逐漸成立。到2011年機構編制改革時,全校共有辦公室、教務科、總務科、學員管理科、科研科和函授辦六個科室。函授工作結束后,函授辦撤銷,成立信息科。

2004年,普蘭縣、日土縣、革吉縣、措勤縣分別成立了縣級黨校。2005年噶爾縣委黨校成立。2006年扎達縣、改則縣縣委黨校成立。目前,各縣黨校由于基礎設施差、師資匱乏、經費緊張等原因,辦學工作一直停滯不前,很多縣委黨?;旧蠜]有發揮職能作用。

從1980年到2011年,阿里干部教育工作經歷了從文化補習、理論教育,到學歷培訓、理論宣講的發展過程,年培訓人數從十幾人,提高到了四百多人。

2011年后,根據上級指示,全區各級黨校都停止了函授工作,工作重心全部轉移到理論研究和干部輪訓上。

二、阿里地區黨校的發展成就和重要貢獻

阿里干部訓練班的成立是阿里地區正式開始干部教育工作的標志。從干部訓練班開始,干部教育工作就像一顆種子,在藏西大地上的生根發芽、茁壯成長,為阿里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一)辦學規模逐步擴大

阿里干部訓練班成立時,主要負責不定期的開展干部培訓工作。由于沒有固定校舍、教職工,學校年均辦班小于1期,年均培訓干部10人左右,基本上沒有辦學規??裳?。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干部教育工作的重要性逐漸顯現,國家多次召開全國黨校工作會議,制定了一系列符合黨校實際的方針政策,有效的促進了黨校的發展。據阿里地委黨校統計,2008-2014年,舉辦了各級各類培訓班137期,培訓干部4479人。同時,以專題知識講座、流動黨校等形式深入各縣各單位宣講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聆聽人數達8700多人(次)。

(二)師資隊伍建設不斷加強

師資隊伍建設是黨校建設的重中之重,沒有優良的師資隊伍,黨校就會成為空架子,無法有效發揮職能作用。黨校歷任領導都十分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工作,大力實施了“人才強校”戰略,從優化結構、提升能力、激發活力三個方面入手,加大人才培養、吸引和使用力度,努力建設一支素質優良、規模適當、結構合理、適應新時期干部教育培訓要求的黨校工作人才隊伍。受政策、生活條件等方面的綜合影響,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阿里地委黨校干部內調情況比較嚴重,僅1980年一年就調回內地了5名同志。大批人才的內調嚴重影響了干部教育工作的正常開展。從1998年開始,中央取消了內調的政策,阿里干部教育工作者人數開始逐漸增長。僅2005年以來,阿里地委黨校通過計劃分配、選調等形式引進人才12人,并先后選派15人(次)到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自治區黨校等培訓機構學習、培訓、進修,進一步提高了黨校工作人員隊伍的素質和能力。

(三)科學研究成果豐碩

在師資力量不斷充實的同時,阿里黨校教職工的文化水平也不斷增長,這為開展科研工作奠定了基礎。阿里黨校建校初期,學校教師學歷水平普遍較低,僅能維持基本教學工作的需要,科研工作一直沒有得到有效開展。近些年,大批大學畢業生加入到了干部教育的行列,加上在職教職工積極參加學歷提升教育,全地區黨校工作人員整體學歷提升明顯。阿里地委黨校目前共有在編教職工25名,其中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的有9人,本科學歷的有8人,大專學歷5人。接受高等教育人數占總人數的96%。大量人才的涌入,使黨??蒲心芰Φ玫搅藰O大地提升,科研成果日益豐碩。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教職工在《西藏發展論壇》、《中國城市建設》、《知識經濟》、《新西藏》等刊物上發表論文45篇,并且還有22篇論文在自治區、地區理論研討會上獲獎。2011年5月,創辦了??栋⒗镄乱暯纭?,為廣大黨政干部探討理論與實際問題、交流工作經驗搭建了重要平臺。2013年,學校申報的全國行政學院科研合作課題《對口支援與提升自我發展能力研究——以陜西、河北援助阿里地區為例》順利結題,填補了學校沒有省部級課題的空白。

(四)教學改革步伐加快

 辦學初期,阿里地區黨校的教學內容主要圍繞人民日報、上級文件和搜集到的幾本書展開,教學手段基本上是黑板加粉筆。改革開放后,隨著經濟的發展,黨校逐漸有了錄音機、電視機、錄像機等電化教學設備,教學手段得到了豐富。近些年來,多媒體教學設備、互聯網等先進教學手段的投入使用,使阿里地區黨校教學工作發生了質的飛躍,實現了教學內容更新速度從“以年為單位計算”向“以小時為單位計算”轉變,教學過程從“教師為主”向“學員為主”轉變,教學模式從“講授式”向“互動式”轉變的三個“轉變”。通過推廣研究式、體驗式、模擬式、案例式、學員講壇等教學方法,推進教學科研一體化進程,把調查研究成果作為黨校教學的主要內容,切實增強了培訓效果。

(五)辦學條件顯著改善

阿里地區黨校從沒有固定校舍開始,經過50多年的發展,辦學條件逐步得到改善,園面貌煥然一新,基本上滿足了日常的需求。目前,學校建筑面積為11740平方米。在辦公辦學方面,學校建成了教學綜合樓一棟,教職工宿舍30套,學員宿舍52間??赏瑫r滿足全校教職工辦公、5個班300名學員同時在校上課和104名學員在校食宿。此外,學校還建成了禮堂、電子圖書室、校園局域網、遠程VPN專網、校園廣播系統和多媒體教室等現代化、信息化教學設施場地。阿里地區縣級黨校成立較晚,都在2004年至2006年間成立。管轄內的7個縣級黨校,只有3個縣級黨校有辦公場所,其中有教學場地的只有2個。其余黨校沒有辦公、教學場所。

(六)切實提高了部分干部的文化水平

阿里地區解放初期,參加革命工作的干部大部分來自解放軍和當地進步人士,這部分人受舊社會影響,文化水平較低。緊接著,文化大革命開始,國民教育受到嚴重影響,導致這期間及以后相當長時間內,干部文化水平較低。為進一步提高干部文化水平,解決干部個人的學歷問題,1997年至2005年,阿里地委黨校先后舉辦了4屆兩年制中專班,培養了中專學歷人才172人。同時,2004年至2010年還共舉辦了行政管理和法律專業函授大專四屆,培養大專學歷人才578人。

(七)大幅度提高了阿里干部的理論水平

阿里地處祖國西南邊陲,長期以來,受交通、通訊條件的雙重限制,干部接受理論政策教育的機會較少。干部自身具備的素質和能力同形勢任務的要求存在較大差距。阿里地區黨校成立以來,圍繞黨的各項理論方針政策和時事熱點問題,從加強自身學習入手,不斷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和素養,進而通過開設多種培訓班,不斷提高阿里干部對政策的理解和把握,為阿里實現跨越式發展奠定了人才基礎。

三、阿里黨校發展的基本經驗

(一)黨的政策是影響黨校發展的主要因素

從阿里地區黨校發展歷程不難發現,黨校的成立是政策因素影響的結果。1951年至1961年,由于民主改革沒有完成,因此,黨校一直沒有開辦。1961年4月,民主改革基本完成。6月,毛澤東同志在中央工作會議上提出“當前一件重要的事,就是在全黨開展一次新的學習運動,重新教育干部,對全黨各級領導干部普遍的進行一次輪訓。”根據會議精神,中共中央在9月下發了《關于輪訓干部的決定》。阿里地區收到該文件后,才組建了干部訓練班,這也標志著阿里干部教育工作正式啟動。

從干部訓練班至今,黨校的教學、日常管理等各方面也都體現了較強的政策性。

解放后,黨中央先后下發了《關于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黨的文化教育工作問題的指示》、《關于舉辦工農速成中學和工學干部文化補習學校的指示》、《培養少數民族干部試行方案》等多份關于加強干部文化教育的文件。阿里地區黨校從成立開始就一直肩負著提高干部文化水平的重任。隨著國家的發展、干部學歷的提高,中央通過召開黨校工作會議、下發相關文件等形式,對黨校的工作重點進行了調整,實現從“文化補習為主”向“理論培訓為主”的轉變。2010年,隨著最后一期函授大專班結束,阿里地區黨校結束了長達50年的干部文化教育工作。

在黨校發展過程中,還經歷了文化大革命、大批干部內調等歷史事件,對黨校的發展產生了負面的影響。

阿里地委黨校剛成立5年,正是百廢待興的發展關鍵時期,文化大革命的開始,使黨校工作陷入了長達10年的癱瘓。1976年文化大革命結束,1978年中國開始改革開放。黨校發展理應迎來第二個春天,但當時“干部內調”的政策造成了嚴重的人才流失。

黨校是黨委的重要部門。這決定了黨校在任何時候都要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任何時候都要堅決貫徹落實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從這點來說,黨的政策必然會嚴重影響黨校的發展。

(二)各級黨委對黨校重視程度是影響黨校發展的決定因素

歷史經驗證明,黨委對黨校工作的重視程度與黨校發展速度成正比。黨校是黨委的重要部門,受同級黨委直接領導,上級黨校和下級黨校之間是業務指導關系。所以,各級黨委對黨校發展的重視程度直接決定了黨校的發展。

阿里地區各級黨校屬阿里地委和各縣委管轄。改革開放前,黨校發展受政策因素的影響較大,整體發展緩慢,特別是文革期間,基本處于停滯狀態。改革開放后,黨校工作進入發展最快的新時期。由于各級黨委對黨校發展的重視程度有所不同,從而導致阿里地區黨校在發展上呈現出了分明的差異性。主要體現在經費保障、人才保障、設施保障三個方面。

在經費保障上,經濟條件較好的地區,地方政府可支配收入較多,可用于提高黨校辦學的經費也相對較多。因此,該地區黨校發展受經費影響程度較小。阿里地區同西藏各地市相比,經濟社會發展滯后,地方財政收入相對較少,各項社會事業發展資金缺口大,導致可用于黨校的經費相對較少。目前,阿里地委黨校是全區人均辦學經費最少的黨校。各縣委黨校情況更差,基本上沒有專項辦學經費,部分縣委是在黨建經費中擠出一部分用于黨校辦學,剩余縣委黨校常年沒有辦學經費。

在人才保障上,阿里地委黨校積極致力于人才引進工作,收效明顯。近五年,引進各類人才10名。但在留住人才方面,受經濟待遇、政治待遇的雙重影響,人才流失嚴重。近五年,流失人才8名。各縣委黨校面臨的情況更加嚴峻,所有黨校沒有專職教師,少數黨校具有1-4名管理人員。同時,各縣委黨?,F有管理人員平時主要在各縣委組織部從事干部管理工作,真正從事干部教育工作時間非常少,大部分縣委黨校沒有舉辦過培訓班。

在設施保障上,阿里地委黨校1986年之前校園面積較小,基礎設施僅有2間教室。1986年-1996年,校園面積雖然變化較大,增加到15萬平方米,但實際可用于教學和后勤保障的建筑面僅2400平方米。1996年開始,學校遷入獅泉河鎮,校園占地面積有所減少,為4萬多平方米。學校建筑面積達11740平方米,已經建成了教學綜合樓、禮堂、學員宿舍、食堂、教職工宿舍等基本設施,滿足了教學的基本需求,但仍沒有辦公樓、圖書館和學員活動中心。各縣委黨校建校較晚,基礎設施條件更是嚴重滯后。阿里地區7個縣中,2個縣有辦公教學場所,1個縣有辦公場所,沒有教學場所,其余4個縣沒有辦公場所也沒有教學場所。

綜合上述三個方面的情況,可以明顯的看到,但凡對黨校工作重視的黨委,其所在地方的黨校發展就會相對較好;但凡對黨校工作重視程度不夠的地方,黨校工作就會受到較大影響。新形勢、新任務對干部素質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提升干部素質勢在必行。在提升干部素質的眾多途徑中,黨校培訓至關重要,加快黨校發展勢在必行。各級黨委必須重視黨校的發展,盡職盡責促進黨校的發展。

(三)師資力量強弱是影響黨校發展的重要因素

辦學質量是黨校生存發展的根基。影響黨校辦學質量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教學手段、教學模式、干部文化基礎等。在眾多因素中有外因的影響,也有內因的作用。無論政策因素的影響,還是各級黨委的重視程度,都可以認為是外因。而內因方面主要涉及日常管理、師資力量等因素。黨校作為教育機構,日常管理對辦學質量具有一定的影響,但最核心的還是師資力量的影響。沒有了教師的黨校只是一個沒有任何存在意義的部門,有了教師的黨校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黨校。

縱觀50多年的阿里黨校發展史,黨校以提升教師學歷為抓手,切實增強了師資力量,進而提高了辦學質量和水平。黨校教師的學歷從最初小學文化水平到現在的研究生占大多數。伴隨著教師學歷的提升,教學內容、手段和模式上也有了較大改變。在教學內容上,實現了從文化補習到理論教學,到理論研究,再到教學科研一體化的發展歷程;在教學手段上,實現了從一只粉筆、一塊黑板到廣播、錄音機,到中央黨校C級站、影碟機,再到互聯網的更新升級;教學模式上,實現了從講授式到研究式,到體驗式,再到開放式的方式轉變,黨校教學工作發生了質的飛躍,教學質量提升明顯。

成績是顯著的,問題也是突出的。阿里地區黨校在師資力量分配上還存在嚴重的不均衡性。地委黨校作為地區最高級別的黨校,師資力量相對各縣委黨校較強,因此教學科研工作開展較好。但各縣委黨校師資力量十分薄弱,沒有從事教學科研的專職教師,導致大多數黨校無法開展干部教育工作,基本處于名存實亡狀態。另外,人才流失嚴重也是制約全地區黨校發展的重要問題。受身份限制,專業技術人員一般不能提任或專任行政職務,參照管理人員不能評聘職稱。在職稱評聘上,地委黨校還沿襲的是中專體制,教師職稱最高也只能評為高級講師,無法評聘副教授和教授。各種不利因素疊加,導致了很多從事干部教育工作的干部因長期無法解決待遇問題,對黨校工作心存不滿,一有機會便要求調出黨校。這種情緒使師資隊伍建設的效果大打折扣。

面對取得的成績,各黨校應該進行認真總結,積極堅持和發揚。面對問題,更應該進行必要的分析和研究,并加以解決。只有這樣,才能使黨校師資力量不斷加強,才能保證干部教育人才進得來、留得住、用得上,才能使黨校取得更大、更多的發展成果。

欧美一区二区视频高清专区_97色伦97色伦国产_男人和女人做爽爽免费视频_乱子伦在线观看农村